语言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,大部分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,都是通过语言上发现的,如:语言迟缓(3、4岁了还不会说几个词);语言倒退(1、2岁可以正常说话,越大说得越少);发音问题(嘴里嘟嘟囔囔除了家人没人能听懂);难开口(可以说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说)......因此,语言训练也成为家长最注重的训练之一,今天,我们就来说一说,一般性儿童语言训练的顺序。
这里一般性是指无特定个案,涉及个案时,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,具体训练顺序及内容,应在专业教师评估后,根据孩子现有能力情况制定,及后期进步情况调整。
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们经常会提到模仿能力的原因,孩子的模仿能力好,那么在语言教学时,也会更加容易进步。仿说发音一般从简单的音节开始:
- 简单元音:a,o,i
- 简单辅音:b,p,m,d
- 更有难度的元音:e,u.ü
- 更有难度的辅音:w,h,k,f,g,n,s,y
- 可能要3岁后才能发清一些音:z,zh,ch,c,r,
- 元音辅音:爸爸、妈妈、阿姨
- 多音节:拜托、公园、滑梯
- 词和短语:去公园、玩滑滑梯
并不是说必须所有基础发音学完了以后,才能学习中等难度发音,而是给教学者一个参考和衡量,孩子的基础发音到了什么程度。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及实际生活的使用词频率去教学,比如简单元音和辅音学习完后,可以学习两者组合在一起的“爸爸、妈妈、阿姨”等。
提要求/命名一般会用来作为语言训练的首选,尤其是提要求。因为这是最直接的利用孩子的动机,进行训练的方法。
如:孩子很喜欢某个玩具或事物,举例苹果教师就可以让孩子正确提要求的同时,训练孩子的语言。让孩子发“a”“要”“苹果”(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定)的音,那么就将苹果给到孩子。
互动式语言是比较高级的语言表达,如果一个孩子的互动式语言全部没有问题,那么这个孩子的整体语言情况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困扰。互动式语言一般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训练:
老师:“这是苹.....”/“一闪一闪.....”学生:“苹果”/“亮晶晶”
老师:“这是什么?”/“这首歌叫什么名字?”学生:“苹果”/“小星星”
老师:“我们用什么?”/“这首歌叫什么名字?”学生:“苹果”/“小星星”
老师:“苹果是谁给小明买的呀?”学生:“妈妈买的,妈妈在超市买的”
老师:“今天早上小明吃了什么呀?”“昨天小明表演的是什么节目?”学生:“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苹果”“我昨天唱了一首歌,叫小星星”
注意:
- 在互动式语言中,需要注意语音语调,一些孩子会出现语调平板,没有轻重音之分,或者没有感叹句、疑问句之分,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的引导。
- 互动式语言中,也会有与提要求和命名重复的部分。
如果想要追求孩子有更长的句式,或者表达更丰富以及能够更加主动的发起对话,那么要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上的训练了,我们需要:
有输入才有输出,要想孩子说得好,那么一定是给了足够的输入。这个输入一是要有量,要给到孩子学习新词汇新句式新语言的机会,二是要有质,就是无论是阅读绘本、做游戏或者日常生活中,成年人在表达时要多变有趣。
注意:这里是孩子已经有了基础的语言能力后,大人的表达才可以多变。如果一个孩子不具备基础语言能力且语言理解力薄弱,那么我们就要用最简单的孩子能够听的懂的词去跟孩子交流。
孩子需要参加更多的集体性训练,帮助孩子了解基础集体社交规则,以及创造主动提要求、主动分享、主题探讨、假象性模拟沟通等主动性语言出现的条件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家长说,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,表达更丰富了,也更爱分享了,除了学习之外,创造学习的环境也很重要。
注意:同样的,需要孩子具备基础能力之后,才能进入集体环境。如果孩子不具备进入集体环境的能力,而强行将孩子融合,那么孩子的能力很可能出现不进反退的情况。
有的家长会抱怨“哎呀,怎么说话还要费这么大的事,你看人家的孩子,父母没怎么教,小嘴就叭叭叭,会背诗会唱歌的”我要说的是: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,我们要接受自己孩子的独特性,纵向比较孩子能力的增长,而横向比较是为了发现差距,为了找到孩子能力提升的方向,不是横向比较完了之后,找自己辛苦的地方。别人家的孩子,背后父母付出了多少,你又真的看见了吗?试想一下:如果孩子横向比较父母呢?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独特的宝贝,而每个父母也都是孩子唯一的英雄。我们要放正心态,脚踏实地干预训练,一步一步带着孩子成长!
本文由 优加学院-成长的路上有爱同行 作者:优加学院 发表,其版权均为 优加学院-成长的路上有爱同行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优加学院-成长的路上有爱同行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